蠟燭的啟示




桌上有一截殘存的蠟燭,引發本已平淨的心,對蠟燭大有所思:修行旨在對外境外緣,不起心、不動念,即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「無心是佛」,因無心即無 想、無念。如如之心,當然無我相、我見、我執、法執了。但蠟燭若無心,就不能燃燒。怪不得一位出家師在觀音堂冒著 四十餘度的高溫,將那些細細的、數不清的 小竹棍兒,一根根地揉上棉花,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,寄給密宗道場作燈捻子用……可見一切事物不可偏執,有心也並非是壞的含義。但若存有私心、損人利己心、 損公肥私心……還是無心好。反之生菩薩心、大悲心,利社會 利眾生心、覺悟心,點燃此心才有意義。那黑漆漆的無始以 來的無明,剎那間消聲匿跡,而呈現的是光明與智慧,佛語 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點燃此心光者——釋迦佛也。雖然燃燒的蠟燭會有淚流下,但此淚是感激、幸福、不可名狀之淚。正如經中「若有眾生,得聞佛聲,慈心清淨,踴躍歡喜,衣毛為起或淚出者,皆由前世曾作佛道,故非凡人」。


有淚總比萬劫沉寂,輪迴不休,得不到燃燒的殊勝因緣之好。 此淚不正是燃燒自己,照亮別人,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 求安樂」的菩薩精神嗎?


一滴燭淚,一旦落下立刻即被本體所具有的油脂物所凝結,這恐怕就是天地間所自有的撫慰、無生無滅的顯現吧!可見大 爾世界、小爾微塵,無時無刻都在為我們說法、表法,雖無聲,有時卻比有聲更深刻、更強烈,奈眾生癡迷而不覺。此即印證一切法,無不是佛法。


我喜歡蠟燭之光,它凝靜、溫和、肅穆而深沉,但更景仰、崇敬 點燃心光之人……


(轉貼)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