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問受持 法華經 為何不受餘經?
發問者:
寂光 ( 實習生 1 級) |
《妙法蓮華經》卷2〈3 譬喻品〉:「告舍利弗:
『汝諸人等, 皆是吾子, 我則是父。
汝等累劫, 眾苦所燒, 我皆濟拔,
令出三界。 我雖先說: 「汝等滅度。」
但盡生死, 而實不滅; 今所應作,
唯佛智慧。 若有菩薩, 於是眾中,
能一心聽, 諸佛實法。 諸佛世尊,
雖以方便; 所化眾生, 皆是菩薩。
若人小智, 深著愛欲, 為此等故,
說於苦諦。 眾生心喜, 得未曾有,
佛說苦諦, 真實無異。 若有眾生,
不知苦本, 深著苦因, 不能暫捨。
為是等故, 方便說道。 諸苦所因,
貪欲為本, 若滅貪欲, 無所依止,
滅盡諸苦, 名第三諦。 為滅諦故,
修行於道, 離諸苦縛, 名得解脫。
是人於何, 而得解脫? 但離虛妄,
名為解脫; 其實未得, 一切解脫。
佛說是人, 未實滅度。 斯人未得,
無上道故, 我意不欲, 令至滅度。
我為法王, 於法自在, 安隱眾生,
故現於世。 汝舍利弗! 我此法印,
為欲利益, 世間故說, 在所遊方,
勿妄宣傳。 若有聞者, 隨喜頂受,
當知是人, 阿鞞跋致。 若有信受,
此經法者, 是人已曾, 見過去佛,
恭敬供養, 亦聞是法。 若人有能,
信汝所說, 則為見我, 亦見於汝,
及比丘僧, 并諸菩薩。 斯法華經,
為深智說, 淺識聞之, 迷惑不解。
一切聲聞, 及辟支佛, 於此經中,
力所不及。 汝舍利弗! 尚於此經,
以信得入; 況餘聲聞。 其餘聲聞,
信佛語故, 隨順此經, 非己智分。
又舍利弗! 憍慢懈怠、 計我見者,
莫說此經。 凡夫淺識, 深著五欲,
聞不能解, 亦勿為說。 若人不信,
毀謗此經, 則斷一切, 世間佛種。
或復顰蹙, 而懷疑惑, 汝當聽說,
此人罪報。 若佛在世, 若滅度後,
其有誹謗, 如斯經典, 見有讀誦、
書持經者, 輕賤憎嫉, 而懷結恨。
此人罪報, 汝今復聽。 其人命終,
入阿鼻獄, 具足一劫, 劫盡更生。
如是展轉, 至無數劫, 從地獄出,
當墮畜生。 若狗野干, 其形[乞*頁]瘦,
...
告舍利弗: 『謗斯經者, 若說其罪,
窮劫不盡。 以是因緣, 我故語汝:
「無智人中, 莫說此經。」 若有利根,
智慧明了, 多聞強識, 求佛道者,
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 若人曾見,
億百千佛, 殖諸善本, 深心堅固,
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 若人精進,
常修慈心, 不惜身命, 乃可為說。
若人恭敬, 無有異心, 離諸凡愚,
獨處山澤, 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
又舍利弗! 若見有人, 捨惡知識,
親近善友, 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
若見佛子, 持戒清潔, 如淨明珠,
求大乘經, 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
若人無瞋, 質直柔軟, 常愍一切,
恭敬諸佛, 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
復有佛子, 於大眾中, 以清淨心,
種種因緣、 譬喻言辭, 說法無礙,
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 若有比丘,
為一切智, 四方求法, 合掌頂受,
但樂受持, 大乘經典, 乃至不受,
餘經一偈, 如是之人, 乃可為說。
如人至心, 求佛舍利, 如是求經,
得已頂受, 其人不復, 志求餘經,
亦未曾念, 外道典籍, 如是之人,
乃可為說。』 告舍利弗: 『我說是相,
求佛道者, 窮劫不盡。』 如是等人,
則能信解, 汝當為說, 妙法華經。」」
請問受持 法華經 為何不受餘經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回答者:
洲洲 ( 初學者 2 級 ) |
1.但樂受持,大乘經典,乃至不受,餘經一偈。
2.其人不復,志求餘經,亦未曾念,外道典籍...汝當為說,妙法華經。
> 請問受持 法華經 為何不受餘經?
妙法蓮華經方便品,佛自云:
我寧不說法,疾入於涅槃...為諸眾生類、分別說三乘。
少智樂小法,不自信作佛,是故以方便、分別說諸果。
佛秘一音,隨眾生根器演說諸法。
為求聲聞者說聲聞法(開涅槃門扇解脫風、或稱羊車)
為求辟支者說辟支法(次降甚深十二因緣、或稱鹿車)
為求菩薩者說菩薩法(六波羅蜜法、或稱牛車)
為自信作佛者,說妙法蓮華經。
故佛於譬喻品,囑舍利弗,意云:有大願作佛之人,汝當為說,妙法蓮華經。
若不願作佛者,勿說法華。(譬如方便品將墜於大坑的五千退席之人)
對不願作佛者,訴說成佛之法,無益。(如:我寧不說法)
以上所說,是按法華經前十四品之意而闡述。後十四品佛的說法又是完全的顛覆此說喔!不可一向。
回答者:
東降無憂居之衣食無憂皆餘罷休,... ( 實習生 5 級 ) |
請問受持 法華經 為何不受餘經?
因為法華經~~安上了一個妙 字啊!
如何是不受餘經?
~~~~~~得妙不受餘經啊。
2011-07-31 00:15:06 補充
還有一說:~~~~莫、名、其、妙~~~
閣下以為如何?2011-07-31 00:16:34 補充
請把持"言名"入法華。
2011-07-31 00:37:05 補充
入法華妙不可言~~還名言。
2011-07-31 01:05:41 補充
既有名言就有言名皆不妙,莫名其妙。
回答者:
飄雲 ( 初學者 1 級 ) |
大德吉祥
識法華者可得世法.
佛言不虛妄.如是受持.如說修行.
末世修.學.學者當知.佛法流布之先後.
佛說.正直捨方便.但說無上道
故.不受餘經一字.一偈
飄雲
參考資料: 妙法蓮華經.
回答者:
風中的瑋 ( 初學者 3 級 ) |
如能生真心,深自感錯念,發大懺悔心,應發菩提心,護持妙法華.我爲如是說,妙法蓮
華經.
意見者:
老番顛 ( 實習生 5 級 ) |
亦不可輕視爾前經 ----
意見者:
自由思考的阿普斯Apzu ( 博士級 1 級 ) |
六祖大師法寶壇
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
誦經久不明 與義作讎家
無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
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
意見者:
jasonjsy ( 專家 5 級 ) |
隨便說說~
請問受持 法華經 為何不受餘經?=>非受非不受
如何是不受餘經?=>不受亦不受
是不用持餘經?為何不持餘經?是持了餘經就無法受持法華?=>貴在專
引經打經 知經?=>誰打誰?汝心分別爾~
僅供參考
意見者:
願 正法明如來 觀世應自在 ( 初學者 5 級 ) |
樓主大德好,
鼻內有鼻瘜肉 常聞惡臭腥味, 是否是鼻竇炎,
這別小覻, 記得要找醫生看一下~
另大德所啓問, 在下智淺德行也不佳, 但說給大德您參考看:
"...但樂受持,大乘經典,乃至不受,餘經一偈,..."
這餘經是指非向大乘之經, 譬如有個人開超跑習慣了,
您要他換回國產車, 自然會覺得排斥, 所以還是給一台超跑,
自然會歡喜些, 那拿到超跑後, 技術有沒跟著升級, 這也是功課~
意見者:
雪兒 ( 初學者 5 級 ) |
感覺上,為何不受餘經,因為包含了餘經,所以不用持餘經。
佛法是離苦,何是苦,輪迴是苦,火宅是苦,何是樂,涅盤是樂,離火宅是樂。
意見者:
雪兒 ( 初學者 5 級 ) |
若持餘經,那是不是不出火宅了,若出火宅,那不就是持法華嗎?
意見者:
風中的瑋 ( 初學者 3 級 ) |
法華經之所以妙,是因為它是能貫通三乘法的,關鍵法門,懂了,成佛也不遠了.
回答者: 等無人 ( 實習生 5 級 )
諸惡_莫 作_眾善 奉行!
三歲小孩 染諸惡
八十老翁 莫諸惡
因地眾善 作意行
觸受想思 止觀奉
善惡自淨 諸佛教(ㄐㄧㄠ)
見地修證 行願化
未盡惡業 今使盡
未生善法 當令生 o
禪門公案 ~~
睦州禪師曾問一秀才:“ 您研究哪一種經論?
” 秀才答:“ 《易經》。
” 睦州於是說:“ 《易經》中說' 百姓日用而不知' ,
請問您到底不知什麼?
” 秀才: “ 不知其道。
” 睦州:“ 那麼道又是什麼?”
《笑禪錄》云:
有個和尚和許多朋友聚在一塊兒談心,和尚問:
“ 音字底下加一個心字,是什麼?
” 座中有人說:“ 我生平從來沒見過這個字。
” 另有人說:“ 曾經在一本古書 上看過。
” 還有人說:“ 常看到這個字,只是現在怎麼也想不起來了。
” 也有人用手在桌上畫著說:“ 一定沒有這個字。
” 後來這位和尚將謎底揭穿,引起哄堂大笑。
頌曰:
最平常是最神奇,說出懸空人不知。
好笑紛紛求道者,意中疑是又疑非。
留言列表